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一位国外老哥自制无人机载SAR系统,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性能的SAR系统。文章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法、技术原理及实际测试表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概述
该项目以极低的成本和约10个月的业余时间,成功实现了一套重量不足1公斤、成像距离超过1.5km的无人机载SAR系统。
关键观点2: 技术原理
文章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通过移动单个雷达并进行多次测量,达到与大型多通道雷达系统相同的成像效果。
关键观点3: 无人机平台与硬件选型
作者选择了低成本的小型无人机平台和硬件,如GPS与指南针模块、开源的ArduPilot飞控软件等。
关键观点4: FMCW雷达系统设计
该SAR系统采用调频连续波(FMCW)结构,具有更佳的信噪比表现。
关键观点5: 天线与结构设计
作者设计了一种混合天线方案,确保了较大的带宽、较高的增益,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关键观点6: 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设计方案
采用FPGA实现高速信号处理,使用了Zynq 7020 FPGA,并开发了基于GPU的加速计算库。
关键观点7: 实际飞行测试与结果呈现
文章介绍了系统在实际飞行中的测试情况,包括单极化成像测试、全极化测量、视频SAR和成像几何分析等。
关键观点8: 总结
文章总结了该合成孔径雷达无人机系统的技术成果,包括成像距离、系统重量、极化能力、自聚焦技术及系统成本等方面。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