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品可靠性报告
市场监管总局主管媒体《产品可靠性报告》官方账号 邮箱:wekekao@163.com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产品可靠性报告

人民日报:个别“网红医生”假借科普牟利,健康科普不能离谱

产品可靠性报告  · 公众号  ·  · 2025-07-14 10:4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批评了少数医生将健康科普作为牟利工具的行为,并指出这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文章强调了加大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行为的约束的紧迫性,并赞赏了上海、四川等地发布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以规范医生科普行为的举措。同时,文章也提出了推动健康科普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创作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并强调健康科普应贴近大众,避免过度专业化、学术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引发关注

个别“网红医生”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等,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关键观点2: 加大对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行为的约束势在必行

上海、四川等地发布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旨在规范医生科普行为,这既是对医务人员科普行为的规范,更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负责。

关键观点3: 推动健康科普高质量发展需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鼓励医务人员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关键观点4: 健康科普应贴近大众,避免过度专业化、学术化

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应该通俗易懂,能够集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人情味于一体,既要有“最靠谱的观点”,也要“最有趣的灵魂”,贴近大众需求。

关键观点5: 净化健康科普环境需联合执法加大对伪专家的打击力度

对于打着健康科普旗号误导欺骗群众的冒牌专家,有关部门应联合执法进行整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