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广东疾控

吃完海鲜,上吐下泻别误当肠胃炎!小心感染了这个细菌

广东疾控  · 公众号  · 养生  · 2025-09-05 18: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特点、感染途径、高发场景、身体警报、预防原则以及应对措施。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在温暖海水中生长的细菌,常存在于鱼、虾、贝类等海鲜中,高温和彻底煮熟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在温暖海水中生长的细菌,存在于鱼、虾、贝类等海鲜中。它嗜盐如命,怕热惧净,高温(90℃以上1分钟)可有效杀灭。主要感染途径是生食或半生食海鲜,以及被污染的食物和厨具。

关键观点2: 夏秋季高发场景

副溶血性弧菌在夏秋季高发,生食醉虾、醉蟹、刺身、生腌海鲜,烧烤海鲜未彻底烤熟,生熟厨具混用,以及海鲜存放不当等场景风险倍增。

关键观点3: 身体警报

感染后通常4~24小时出现症状,包括腹部绞痛、腹泻不止、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肠胃炎,需要注意警惕。

关键观点4: 核心预防原则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核心原则包括彻底加热、生熟分开、低温保鲜、避免高危饮食等。具体措施包括海鲜务必煮熟烧透,使用专用砧板刀具处理生海鲜,及时清洗手部,避免交叉污染等。

关键观点5: 应对措施

万一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应及时补水,暂停进食,尽早就医。医生建议在出现血便、高烧不退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