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伦理先行。欢迎关注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最新前沿资讯。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封闭药”是什么药?呼兰河有人“毒”鱼|盼警方加大追查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 公众号  ·  · 2025-01-02 19:2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绿发会黑龙江绥化保护地的志愿者与渔政执法人员合作,在呼兰河流域进行冬季渔业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了有人使用“封闭药”毒鱼的现象,对此进行了报道和批评。文章还介绍了这类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并呼吁当地公安部门充分重视并严格追查这一系列的毒鱼行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绿发会志愿者配合渔政执法部门进行冬季渔业执法,打击非法捕捞。

在呼兰河流域,志愿者与执法人员发现多处河段出现鱼类离奇死亡,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七鳃鳗。

关键观点2: 发现有人使用“封闭药”毒鱼的现象。

这种药物能够形成封闭层,阻隔空气与水中氧气的交换,导致鱼类中毒或窒息死亡。志愿者怀疑这种药物是由硅泥藻混合农药投放的,但具体药物种类尚未确定。

关键观点3: 网络上容易找到这类药物,分两大类,一类是杀虫剂类有毒化学药品,比如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类有毒化学品;另一类是无毒的植物油等。

这些药物能阻断水面氧气交换,对水生环境有一定影响。其中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类化学品属于神经型毒剂,对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麻醉作用。

关键观点4: 志愿者希望这一现象能引起当地公安部门充分重视,严格追查这一系列毒鱼行为。

志愿者担心如果不加以制止,禁渔期和各种专项保护行动中保护下来的渔业资源可能会被毁于一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