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市监学习驿站

安全隐患大 回收处置难 二手交易乱 无3C认证充电宝成“烫手山芋”

市监学习驿站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7-22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充电宝安全事件频发,涉及多个品牌和充电宝处置问题。围绕充电宝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文章指出充电宝的安全隐患、处置困境、回收难题、二手交易的风险以及市场监管的难题。专家呼吁政府、企业、平台、机场等多方协同发力,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充电宝安全事件频发,涉及多个品牌。

近期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的充电宝因电芯缺陷存在自燃隐患,相继宣布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就发生了多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的事件。

关键观点2: 消费者面临处置困境。

当一些消费者试图退回无3C认证的充电宝时,却频频在快递环节遇到拒收的情况。部分品牌提出的“泡盐水”方案引发争议,存在环保和消费者安全的问题。

关键观点3: 回收体系和二手交易市场存在乱象。

无3C认证充电宝的回收体系远未完善,存在行业规范空白。二手交易平台上兴起“充电宝盲盒”热潮,但货源存在疑点,消费者购买后常遭遇质量问题。

关键观点4: 专家呼吁多方协同发力。

受访专家呼吁政府、企业、平台、机场等多方协同发力,包括企业担主责、机场完善服务、政府强化监管与引导、平台严把关、健全回收网络等,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关键观点5: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专家建议消费者停止使用无3C认证或存在质量隐患的充电宝,优先通过品牌官方渠道协商处理,切勿随意丢弃或购买来源不明的二手充电宝。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