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的性能竞赛展开,重点介绍了Post-training阶段的重要性,以及MiMo-VL和Seed-VL两大系统在数据构造、训练目标等方面的策略对比。文章深入探讨了模型架构、数据和训练策略的差异,以及奖励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最后,文章对Post-training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模型架构差异
主流框架在架构上差异不大,主要集中于是否使用自己训练的ViT模型、adapter之后的处理策略等。
关键观点2: 数据构造对比
MiMo-VL和Seed-VL在数据构造上有显著不同,包括图像数据、图文交错数据、视频数据等,各有优势。
关键观点3: 训练策略差异
两者在训练策略上也有差别,包括Pretrain阶段、定位数据、合成推理数据等。
关键观点4: 奖励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奖励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成为Post-training阶段的核心关键,如何构建稳健且可扩展的奖励建模机制是关键。
关键观点5: 未来研究方向
Post-training阶段仍存在大量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如如何进行合理的数据配比、多轮RL的最优调度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