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古史荐读|汪珂欣:南北朝士族图写风尚——从“士体”绘画与图书抄撰的关系说起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09-15 07:17
    

主要观点总结

汪珂欣的文章《南北朝士族图写风尚——从“士体”绘画与图书抄撰的关系说起》探讨了南北朝时期士族群体在绘画活动中所展现的绘画风格与风尚,并分析了这一风尚与图书抄撰活动的密切关系。士族群体在绘画活动中引入了图书制作技巧,形成了注重线条、不强调色彩的白描风尚,这一风尚被概括为“士体”。文章通过分析士族绘画活动的特点,探讨了士族如何通过绘画来区分自己与一般抄撰图书的士族、画工群体,并分析了这种风尚在南北朝时期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士族群体在绘画活动中引入图书制作技巧

士族群体在绘画活动中,将原本熟悉的图书制作技巧,如线条勾勒,带入绘画中,形成了注重线条、不强调色彩的白描风尚。

关键观点2: 白描风尚被概括为“士体”

这种以线条造型、不著色的绘画方式,被谢赫等士族学者概括为“士体”,体现了士族群体对绘画审美和技艺的追求。

关键观点3: 士族通过绘画区分自己与其他群体

士族通过绘画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文化优势和身份,区分了自己与一般抄撰图书的士族、画工群体,强调了士族的文化高傲感。

关键观点4: 士体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士体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士族群体文化审美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变迁和士族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传承方式。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