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采用套保会计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知识。包括采用套保会计的原因、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种类、企业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套保会计的权利、案例分析以及对实际操作中外贸企业未采用套保会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采用套保会计的原因
套保会计的核心是对冲,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后,由于会计计量的差异和时间的错配,容易引起利润表的较大波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采用套保会计可以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真实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
关键观点2: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种类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包括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极有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适用最多的是“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和“极有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关键观点3: 企业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套保会计的权利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套保会计,如果采用,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的相关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关键观点4: 案例分析
文章以一个境内甲企业与境外乙企业签订设备购买合同的案例,详细解释了套保会计的应用和必要性。
关键观点5: 总结
很多外贸企业未采用套保会计的原因包括套保会计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财务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书面材料和进行持续性的套期关系评估,以及企业未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等。对于相关项目跨越重要报表时点且金额重大的,企业非常有必要考虑采用套保会计进行核算。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