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网上出现的高校导师评价信息文档,被称为“导师的瓜”。这些文档由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对导师进行评价,覆盖国内数百所高校,成为研究生报考的另类招生简章。除了文字评价,还有对导师的数据化评价,类似于高校版的“豆瓣评分”。这些评价信息在多个社交平台成为生意,售卖链接随处可见。文章还提到学生群体对于导师真实评价的迫切需求,以及高校官网对研究生导师的介绍通常缺乏关于教学风格、师生相处、学生前途等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导师评价信息文档的出现
一种被称作“导师的瓜”的高校导师评价信息文档在学生群体中悄然兜售,涵盖文字评价和数据化评价。
关键观点2: 文档内容的来源和覆盖范围
评价信息多来自于已经毕业或在读的研究生,覆盖国内数百所高校,成为研究生报考的另类招生简章。
关键观点3: 社交平台上的生意
多个社交平台上出现售卖导师评价信息文档的帖子,售价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销量不俗。
关键观点4: 学生群体对导师真实评价的迫切需求
售卖链条的形成显示出学生群体对于导师真实评价的迫切需求,反映了学生对导师教学风格、师生相处方式等信息的渴求。
关键观点5: 高校官网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校官网对研究生导师的介绍通常仅展示工作履历和荣誉成就,缺乏关于教学风格、师生相处、学生前途等信息,导致学术能力与师德师风信息的不对称。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