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BG资讯
化学及生物相关领域科研知识和经验的传递和共享,旨在创建属于科研人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课题组人物专访、顶刊文献解读、科研资讯等内容。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CBG资讯

南京大学郭子建/陈韵聪教授团队:急性/慢性肝损伤的乏氧可逆双模式成像

CBG资讯  · 公众号  · 医学 科技媒体  · 2024-06-04 13: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针对循环性缺氧这一肝脏疾病典型特征的实时成像研究,包括开发新型近红外乏氧可逆探针AzoCy-CF 3 和AzoCyS-CF 3 的成果,它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对于药物疗效评估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CS Chemistry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循环性缺氧在肝脏外科手术如肝脏移植、肝部分切除等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于理解肝脏生物学功能的价值。

循环性缺氧是肝脏外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生理现象,对理解肝脏生物学功能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荧光成像与光声成像相结合的方法来可视化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当前在诊断肝脏乏氧方面的技术挑战。

关键观点2: 新型近红外乏氧可逆探针AzoCy-CF 3 和AzoCyS-CF 3 的开发及其特点。

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陈韵聪教授团队开发的新型近红外乏氧可逆探针AzoCy-CF 3 和AzoCyS-CF 3 能够实现乏氧环境下的可逆性检测。这些探针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组织穿透深度的特点,能够在体外和细胞内实现循环可逆成像。

关键观点3: 探针在肝脏缺血再灌注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探针AzoCy-CF 3 和AzoCyS-CF 3 成功应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HIR)模型的实时跟踪监测,能够可视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慢性肝脏乏氧的程度。此外,它们还能够评估各种保肝药物对NAFLD的治疗效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分子工具。

关键观点4: 该研究的科学意义和未来应用前景。

该研究为建立专门用于诊断和监测乏氧相关性肝脏疾病的平台提供了强大而可靠的成像工具。这些探针在可视化测定乏氧程度和辅助癌症治疗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并有望为其他循环乏氧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