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一起药品生产中的质量事故展开,讲述了某公司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为提高大容量注射剂的产品收率,采取控制装量的办法,最终导致产品装量不合格,被监管部门查处停产整顿的经过。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作者的工作背景和经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司通过GMP认证后遇到的难题
文章描述了一个药品生产公司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认证后,在执行规定时遇到了难题,特别是在第133条、第134条和第135条的实施上,让企业不知如何操作。
关键观点2: 公司提高产品收率的决策与后果
公司在面临产品收率问题时,采取了控制装量的办法来提高产品收率。这一决策虽然短期内提高了产品收率,降低了成本,但最终导致了产品装量不合格,被监管部门查处,公司面临停产整顿和巨额罚款的风险。
关键观点3: 对质量规范的理解与遵守
文章强调了决策者对药典最低装量检查法的片面理解,提醒企业需要全面理解和遵守质量规范,不能断章取义。同时指出,提高产品收率应从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物料输送和灌装残留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强调了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享这次质量事故,提醒同行吸取教训,注意遵守质量规范。
关键观点5: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强调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呼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