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知识分子

我国科学家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18 14:06
    

主要观点总结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关于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突破。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超导起始转变温度突破40开尔文,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双重特征。这一发现使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高温超导材料体系,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超导体的超导最高转变温度为40K,寻找更高温度的超导材料是国际科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此次发现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前景,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这一世纪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关键观点2: 研究团队及成果

研究团队由薛其坤院士与陈卓昱副教授率领,通过自主研发“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实现了原子级的精确排列,构建了厚度仅几纳米的超薄膜,实现了常压下的超导电性。这一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观点3: 技术挑战与创新点

研究团队面临如何摆脱高压限制、实现常压高温超导的技术挑战。通过界面工程优化材料设计,实现了原子铆钉术,固定住了原本需要极高压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结构。

关键观点4: 研究团队特点

研究团队高度年轻化,平均年龄仅28岁。团队负责人陈卓昱副教授从小酷爱物理,具有深厚的物理背景。这项成果正是在他的直接率领下取得的。

关键观点5: 产学研协同创新

该研究团队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温超导前沿领域的原创竞争能力,体现了跨区域科技创新的协同能力。科研团队与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深度联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支撑”的创新闭环优势。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