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发布了《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村字号”活动类型丰富,全国农村已举办超过220万场文体活动,农民参与比例达73.0%。这些活动根植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要素和创新理念,覆盖多个领域,带来经济效益并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同时,“村字号”也探索了乡村建设治理新模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国‘村字号’活动类型丰富,已达24种。 
        报告指出,全国农村已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包括村讲、村阅、村超、村跑等多种形式。
        
    
        
关键观点2: “村字号”活动覆盖广泛,各区县均有举办。 
        西部地区是举办“村字号”活动最多的地区,平均每年举办628.6场,增幅也最大。
        
    
        
关键观点3: “村字号”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据统计,网络浏览量破10万次的“村字号”带来经济效益130.9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同时,“村字号”也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由“静默存在”到“动态传承”的转变。
        
    
        
关键观点4: “村字号”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增强农民的首创精神、乡土认同和文化自信。 
        农民参与文体活动的比例达到73.0%,且农民在“村字号”活动中从场边看客变成主角,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
        
    
        
关键观点5: “村字号”探索乡村建设治理新模式。 
        一些村庄通过举办“村字号”活动积极改善基础设施,这是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被媒体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