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古脊椎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英文简称“IVPP”)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及相关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学研究的学术机构,此平台旨在分享学术前沿最新进展,传播古生物学知识。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科院古脊椎所

新疆“小河公主”的奶酪,与今天的奶酪有何不同? | 科技前线

中科院古脊椎所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10-12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遗传学研究团队从小河墓地出土的世界最古老的奶酪中获取古代乳酸菌基因组的成果。通过独特的发酵古微生物视角解答了关于奶酪制作和历史的疑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团队从小河墓地出土的木乃伊奶酪中获取了高质量的古代乳酸菌基因组。

这些奶酪块已有3500年的历史,并使用了开菲尔粒发酵制作技术。研究通过发现丰富的与发酵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揭示了新疆小河居民在青铜时代已经利用开菲尔粒来制作酸奶或奶酪。

关键观点2: 研究发现了小河居民用山羊奶制作奶酪的证据。

山羊并不是东亚驯化的品种,而是来自青铜时代草原牧民与小河居民的互动交流。这也表明小河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可能受到了草原地区的影响。

关键观点3: 开菲尔乳酸菌存在欧洲和东亚两个重要支系,小河居民的古代菌株与现代西藏菌株属于东亚支系。

这表明开菲尔乳酸菌及其发酵技术存在从新疆传播到东亚内陆地区的独立传播路线。同时,研究还揭示了人类与发酵微生物协同演化的分子机制。

关键观点4: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的发酵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揭示了新疆小河居民对发酵微生物的应用驯化和传播交流历史。

此外,该研究还洞察了数千年来乳酸菌在长时间驯化条件下基因组功能元件的演变历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