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港股的估值、市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港股市场容量大、国际化程度高,但估值偏低,连续不涨反跌。文章从港股上市企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分析了原因,指出内地企业在港股的资产端收益下滑,而负债端成本上升。文章还提到了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表现超过美股,并详细描述了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相应ETF的优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港股市场特点
全球排名第四,市场容量大、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巨大,国际化程度高,上市公司种类丰富。
关键观点2: 港股估值问题
估值偏低,过去10年维持低市盈率,全球成熟市场中的最低。连续17年不涨反跌。
关键观点3: 港股资产端和负债端分析
内地企业占港股总市值的3/4以上,资产端收益下滑;港股负债端以美元为主,成本上升。
关键观点4: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表现
过去两年涨幅超过美股标普500指数。高股息资产具备抵抗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下跌的能力。
关键观点5: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介绍
该指数选取分红水平稳定、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跟踪该指数的ETF(513910)表现稳健,十大持仓为经营稳定、分红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
关键观点6: 港股估值现状
经历暴涨和大跌后,港股回到过去3年的合理估值区间,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整体TTM P/E估值处于低位。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