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多个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提出针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中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在多个省市启动试点工作,包括北京市、上海市等,旨在优化知识产权金融环境。
关键观点2: 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
针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中的关键问题,如登记难、评估难等,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3: 解决‘登记难’问题
支持在试点区域设立商标权及版权质押登记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推进在线版权质押登记平台建设。
关键观点4: 解决‘评估难’问题
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形式确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价值,鼓励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探索用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关键观点5: 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机制
指导金融机构制定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办法和管理制度,鼓励延长贷款期限,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支持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转让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关键观点6: 解决‘处置难’问题
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推进专业化处置平台建设,探索采取企业预缴质押期间专利年费等方式避免专利权失效。
关键观点7: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地方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协作,发挥政府、平台、金融的协同作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