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思青年

【研究生会丨“治学·修身”】宋晓竹丨“《孟子》中的羞恶”讲座综述

哲思青年  · 公众号  ·  · 2024-07-05 1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的关于《孟子》中的“羞恶”主题的学术讲座的综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讲座基本信息

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孟子》中的‘羞恶’。讲座时间为2024年6月13日晚18:30,地点为前主楼A806会议室。主讲人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宋晓竹老师,主持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老师,王楷老师担任与谈嘉宾。

关键观点2: 讲座内容概述

宋晓竹老师主要剖析了“羞恶之心”这一概念,区分了“羞恶之心”与西方当代日常理解的“shame”,并探讨了“恻隐之心”在英文世界中的含义。同时,她对“羞”与“恶”做出了辨析,并介绍了朱熹对“羞恶之心”的理解。此外,宋老师还从社交关系的心理机制、共同体成员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了“羞恶”在具体情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观点3: 讲座的探讨与回应环节

在与谈环节,王楷老师探讨了中国哲学国际化的问题,并认为宋老师对于“羞恶”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章伟文老师提出了回到“仁义内外”的观点,而宋老师回应了社会心理的机制与个人道德规范是不冲突的。此外,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就相关问题向宋老师请教。

关键观点4: 讲座的意义和影响

本次讲座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探讨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思考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儒学的国际化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启发。参与的师生从本次讲座中汲取有益的精华,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