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证鹏元评级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认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信用评级业务。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证鹏元评级

信用风险缓释类产品体系及市场概况——信用风险缓释类产品支持债券融资系列一

中证鹏元评级  · 公众号  ·  · 2024-08-26 09: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缓释类产品的体系及运行模式,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信用保护工具。文章详细分析了CRM市场的发展历程、产品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分层情况,同时介绍了交易所市场信用保护工具的发展情况。文章最后总结了CRM市场和信用保护工具市场的差异和特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缓释类产品体系及运行模式

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缓释类产品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信用保护工具。CRM市场产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和信用联结票据(CLN),其中CRMA和CDS为个性化的合约类产品,CRMW和CLN为标准化的凭证类产品。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市场产品包括信用保护合约和信用保护凭证,前者为个性化的合约类产品,后者为标准化、可转让的凭证类产品。

关键观点2: CRM市场发展历程及特征

CRM市场产品发展起始于2010年,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发展思路。目前,CRM市场产品序列基本完备、应用场景逐步丰富。CRMW是CRM市场的主要产品,以其支持债券发行和挂钩主体评级多样化等特点受到市场关注。

关键观点3: 交易所市场信用保护工具发展历程及特征

交易所市场信用保护工具发展始于2018年,主要目的是支持民企债券融资。目前,信用保护合约和信用保护凭证是交易所市场的主要信用保护工具,其中信用保护凭证多以挂钩存续债券为主,主要目的是帮助存量债券满足质押式回购业务标准。

关键观点4: CRM市场和信用保护工具市场的差异

CRM市场规模相较信用保护工具市场规模更大。两者在市场结构、产品特点、参与者分层、挂钩债券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银行间市场CRM以标准化产品CRMW为主,而交易所市场信用保护工具则更多个性化合约类产品。银行间市场CRMW产品创设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而交易所市场信用保护凭证创设机构则以证券公司为主导。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