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个针对高并发、低延迟、高内存压力的系统不稳定问题,通过JVM调参优化,最终实现索引无感切换的过程。包括一系列优化尝试,如调整JVM参数、使用不同垃圾收集器等,并详细解释了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思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问题定位与背景介绍
系统因索引切换时GC(垃圾回收)暂停时间长导致服务抖动,影响系统稳定性。通过对系统日志和GC日志的分析,定位到问题的根源。
关键观点2: JVM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JVM参数,如MaxTenuringThreshold、PretenureSizeThreshold等,优化索引在JVM中的分配和复制过程,减少GC暂停时间。
关键观点3: 垃圾收集器选择
尝试使用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如G1GC、ZGC等,以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和降低暂停时间。
关键观点4: 分批断流与Eden区预热策略
通过分批断流和Eden区预热策略,确保索引在切换过程中被快速复制到老年代,消除索引复制时YGC长暂停的负面影响,实现索引无感切换。
关键观点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整个优化过程的有效手段,并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如更好的优化策略、拓展阅读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