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中关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不健康生活方式等的干预和管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需严格控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等。中危及以上者需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关键观点2: 糖尿病管理
提倡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目标值,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急症。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始终,包括健康膳食、规律进餐、适度运动等。必要时需加用药物治疗。
关键观点3: 血脂异常干预
倡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标。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效果不理想者需进行药物干预。
关键观点4: 心房颤动筛查
心房颤动筛查力度需加大,可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检出率。根据CHA2DS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及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进行抗凝等治疗。
关键观点5: 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体重管理、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方面。通过平衡膳食、总量控制、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