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陈磊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配位不饱和的Co单原子催化剂为核心,探讨了其在提升锂硫电池性能方面的作用。论文通过对CMPs载体的结构设计实现对Co单原子的配位环境的调控,合成了饱和配位结构、及不饱和配位结构的Co单原子催化剂,并探索了配位环境对CMP-C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由S@CMP-CoN4制备的锂硫电池,由S@CMP-CoN2制备的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倍率容量,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要点一:合成策略
通过对CMPs的框架节点和链节方式的设计,实现对金属单原子配位环境的精准调控,合成不同结构的Co SACs(即不饱和配位结构的CMP-CoN 2 和饱和配位结构的CMP-CoN 4)。
关键观点2: 要点二:单原子特征表征
通过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揭示了CMP-CoN 2 和CMP-CoN 4 中Co的单原子特征,并分析了其价态、组成及配位情况。
关键观点3: 要点三:机理解析
通过实验结果及DFT理论计算揭示了电催化机理。要点在于构筑不饱和配位的Co SACs,可增强Co与S之间的dp轨道杂化,从而提升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及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过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