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正式落地,首批项目包括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规模合计13.5亿元。该工具主要面向股权投资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之前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共同构成政策性风险分担工具。具体实施中,采取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包括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发行资料显示,这些科技创新债券期限较长,票面利率在1.85%-2.69%区间不等。同时,引入反担保机制以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然而,引入多元化增信工具只是控制风险的手段,重要的是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加强自身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该工具及类似产品将提升民营企业及信用资质较弱的科创企业等的融资可及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包括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行规模合计13.5亿元。
这是政策性风险分担工具的应用实例,旨在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
关键观点2: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主要面向股权投资机构。
这是为了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关键观点3: 采取多样化增信措施来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包括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等方式,并推进央地合作增信模式。
关键观点4: 引入反担保机制来强化风险控制。
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由地方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开辟了央地合作新模式。
关键观点5: 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将有效提升。
通过借鉴第二支箭经验推出的分担工具以及产品创新将提升民营企业及信用资质较弱的科创企业等的融资可及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