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福建高院

算“经济账”,找“最优解”

福建高院  · 公众号  ·  · 2025-02-13 11:5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坎市人民法庭副庭长江晓冬处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案件涉及原告老黄与被告甲公司的旧厂房拆除及新厂房搭建工程纠纷,标的额仅为4万余元,但双方对施工方案存在争议,导致案件拖了3年未解决。江晓冬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案件情况,采用调解方式成功解决双方纠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

原告老黄与被告甲公司签订承揽协议,承包旧厂房拆除及新厂房搭建工程,因工程质量和支付尾款问题产生纠纷,案件拖了3年未解决。

关键观点2: 江晓冬的工作方法

江晓冬通过现场调查、阅卷了解案件情况,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和卷宗材料,对案件进行梳理,找到“最优解”。她通过给双方当事人算经济账,引导当事人解决问题。

关键观点3: 调解过程

江晓冬在调解过程中遇到当事人情绪激动时,采用“乘胜追击”和“因势而为”的方法,逐步缩小双方分歧,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关键观点4: 案件结果

经过多轮协商,老黄及其工友与甲公司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支付1.5万元尾款,双方纠纷就此了结。案件成功调解,当事人对江晓冬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