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的内容,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会议强调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包括电能量市场价格下行、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和结构复杂化等问题。与会嘉宾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建议,包括建立容量市场、深化“电-碳”市场协同、利用量化工具加快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会议背景
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在大连举办,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
关键观点2: 新能源发展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我国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将新增新能源装机3.2亿千瓦。新能源入市导致电能量市场价格下行,出现“负电价”或“地板价”。
关键观点3: 与会嘉宾观点
与会嘉宾认为需利用量化工具加快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容量补偿机制,适时建立容量市场,深化“电-碳”市场协同,畅通碳成本传导链条。
关键观点4: 关于新能源入市的问题
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加剧,需要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体系来应对挑战。
关键观点5: 建立容量市场的必要性
随着电能量价格整体下降,火电等常规电源难以在电能量市场中足额回收成本,需要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机制建设。
关键观点6: 量化工具的应用
与会嘉宾建议借鉴系统规划方法,研发量化分析工具,对系统成本、电价趋势和市场主体收益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观点7: 构建“电-碳”传导机制的建议
与会嘉宾还建议建立有利于反映绿色价值的体制机制,加强电力市场与其他能源市场的有效衔接,包括推动电碳治理机制的协同,畅通‘电-碳’市场价格传导链条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