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国内评级机构在近年来的评级调整情况。自2025年以来,评级调整次数显著减少,以维持评级不变为主。调高和调低次数均同比减少,且幅度大幅缩小。评级变动中的分化特征明显,国企信用评级更易上调,而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信用评级更易下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评级调整概况
国内评级机构主体评级调整次数减少,以维持评级不变为主。截至2025年4月17日,信用主体评级调高28次,调低12次,且调高和调低次数均同比减少。
关键观点2: 评级变动的分化特征
评级上调主体中前次评级为AA+的主体占比较高,而评级下调的主体中前次评级等级普遍较低。此外,被下调的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反映出现阶段民营企业在市场环境和融资方面的困境。
关键观点3: 国企与民企的评级差异
国企信用评级更易上调,部分企业在经营业绩改善或获得外部支持时,评级会上升。而被上调信用评级的全为国企,其中城投企业占据多数。与此对比,民企在面临市场冲击和融资困难时,信用评级更易下调。
关键观点4: 评级上调与下调的具体原因
评级上调的原因包括股东支持力度增强、盈利与获现能力提升等。而评级下调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持续亏损、盈利能力恶化、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债务问题、实际控制人变动风险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