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的评论文章,该书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的简明中国通史著作。文章从编纂中国通史的时代意义、创新性运用社会形态理论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在通史中立体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考古学研究与中国通史撰述有机结合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编纂中国通史的时代意义
被司马迁赋予“通古今之变”史学旨趣的通史撰述,是中国史学延续数千年的优良撰史传统。自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中国“新史学”以来,通史意识及编撰中国通史的努力在近现代中国史学语境中反而备受关注。该书在中国史学界二十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材料等各方面开拓创新收获的基础上,详略得当地叙述从远古文明起源到当下新时代的中国历史发展。
关键观点2: 创新性运用社会形态理论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性质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但在叙述方式上没有以某种社会形态冠名章题,而是结合正文中的史实进行论述。此外,该书还重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更重视吸收近些年来中国史家以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更具“中国化”的古史分期新说。
关键观点3: 在通史中立体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该书旨在阐述、论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过程,立体展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通过阐述各个时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强调各个民族逐步交融,疆域不断开拓,形成今天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关键观点4: 考古学研究与中国通史撰述有机结合
该书中的史前时代部分以考古学研究成果为叙事主体内容,展现了更清晰的中国史前史多元轮廓。通过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国远古历史的认知和阐述提供了更充分的考古学依据。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