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内蒙古
网信工作阵地、政策发布窗口、互动交流桥梁、便民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网信内蒙古

家庭、学校如何为孩子织就“防护网”?

网信内蒙古  · 公众号  ·  · 2025-07-15 21:4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健康成长,通过家庭、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形成一道温柔的“防护网”。文章强调,家长要建立数字信任而非数字监控,以共学取代说教,同时运用科技手段打好防沉迷“组合拳”;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在网络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互联网企业也需承担重要责任,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的功能设置。最后,文章呼吁多方共同参与,形成立体“防护网”,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护网”,家长要建立数字信任,以共学取代说教,运用科技手段防沉迷。

家长要坦诚告诉孩子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建立网络茶话会进行平等对话,用家庭共享云盘管理孩子电子设备。以实践学习、网络工具和陪伴等方式增强孩子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如设备管控、时间管理和兴趣替代等打好防沉迷“组合拳”。

关键观点2: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道“防护网”,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空间内容的监管和引导。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网络行为摸底排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及时清理违规账号,防范信息泄露风险。同时探索创新模式,如聘请青少年网络素养辅导员等,普及防骗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观点3: 企业、社会等多方联动形成立体“防护网”,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互联网企业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的功能设置,建立系统化保护机制;多方协同发力形成综合保护体系,包括开展模拟庭审等体验活动,广泛吸纳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角色。同时多地积极探索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