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做研究,如何避免“大而空”、又不会“小打小闹”?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0-31 19: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社会学家科尔曼提出的宏观—微观衔接模型,用于指导论文写作,避免陷入两难困境。文章详细解释了科尔曼的宏观—微观衔接模型,包括情境机制、行动生成机制和聚合转变机制等五大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应用该模型解决理论与研究实际脱节、纯宏观研究的空洞化、个案特殊化和脸谱化研究等问题。最后强调了聚合转变机制的重要性,解释了如何避免研究过于微观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科尔曼的宏观—微观衔接模型是解决论文写作两难困境的重要工具。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把微观与宏观衔接起来,写好一篇扎实的文章。

关键观点2: 科尔曼的宏观—微观衔接模型包括情境机制、行动生成机制和聚合转变机制等五大步骤。

这些步骤帮助研究者理解宏观和微观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

关键观点3: 应用科尔曼的宏观—微观衔接模型可以解决理论与研究实际脱节、纯宏观研究的空洞化、个案特殊化和脸谱化研究等问题。

通过解释情境机制、行动生成机制和聚合转变机制等,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避免研究过于微观或宏观的问题。

关键观点4: 聚合转变机制是解释研究影响力和避免研究过于微观的关键。

通过关注微观行动如何聚合起来形成宏观变迁,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研究的普遍影响。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