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TodayRss-海外稳定RSS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刘尚希:地方债的作用机理及风险结构优化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9-30 15:5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分析了地方债作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从稳定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债务效率与匹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强调了建立专业科学的债务统计体系、提升透明度和优化央地债务风险结构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方债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工具,在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扩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债已内化为我国宏观调控框架中平滑经济波动、稳定总需求的常规化政策工具。通过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地方债成为政策信号向实体经济输送的主要通道。

关键观点2: 地方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地方债投资基础设施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增长也有带动作用。这种溢出效应在时空特征上有累积性,长期效应显著大于短期效应。

关键观点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空间传染的双向特征,债务管理应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区域的经济联系来推动债务资金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染不仅具有空间传导性,亦表现出空间溢出性。管理地方债应适应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需求,突破行政区划框架,按经济空间联系强度实行区域差异化管理。

关键观点4: 当前地方债面临财政空间拓展与风险累积的权衡问题,需建立专业科学的债务统计体系并提升透明度。

隐性债务规模难以准确测度,成为主要隐患。债务与资产对应关系是偿债安全的核心。若能有效转化为资产,偿付风险会随之下降。同时,宏观层面需优化央地债务风险结构,通过“中央加杠杆”及制度化置换安排,逐步扩大中央债务占比、压缩地方债务占比。

关键观点5: 债务风险防控需宏观与微观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提升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强化微观管理、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还需在宏观体制机制上加快创新。建立专业科学的债务统计体系、优化央地财政关系等改革措施对于有效防控地方债务风险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