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将于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比赛环境包含标志性地点及地形特点,比赛规则涉及起跑站位、发枪安排、行进规则、赛道规则、补给站设置和关门安排等详细规定。裁判规则包括裁判委员会组成、裁判职责和判罚流程等。奖项设置包括多个专项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比赛环境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途经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点位,包括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通明湖信息城等,全程21.0975公里,地形包含平地和坡道。
关键观点2: 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包括起跑站位、发枪安排、行进规则、赛道规则、补给站设置等,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比赛。
关键观点3: 裁判规则
裁判规则包括裁判委员会组成、随行裁判的指派、判罚流程等,鼓励赛队机器人全程奔跑,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批准,更换机器人须罚时。
关键观点4: 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奖项设置包括冠军、亚军、季军以及多个专项奖,如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