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针对2-5岁孩子的家长,提出多样化食物、规律就餐、合理选择零食、合理烹调、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户外活动及定期体格测量等要点,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多样化食物,规律就餐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应做到多种多样,建议平均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类、薯类、蔬菜、菌藻、水果、鱼、蛋、畜肉及禽肉类、奶、大豆及坚果类等。
关键观点2: 合理选择零食和饮品
奶类是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建议每天喝300~500ml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喝水首选白水,不喝含糖饮料。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结合,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优先选择奶制品、水果、蔬菜和坚果。
关键观点3: 合理烹调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应清淡,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少油炸、烧烤、煎,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关键观点4: 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
家长应带孩子去菜田认识蔬菜,一起参与食物的制作与选择,提升孩子们对食物的兴趣,培养爱惜食物的意识。
关键观点5: 户外活动和定期体格测量
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应达到18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20分钟。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儿童营养健康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