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多家车企在介绍汽车产品时将“智驾”调整为“辅助驾驶”的趋势,并实地探访了北京市区南部和东部的汽车商圈。文章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在试驾体验中,大部分销售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采用规范术语,但也频繁使用“智驾”表述。不同品牌之间的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存在差异,但都在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车企调整宣传用语,将‘智驾’调整为‘辅助驾驶’
多家车企在介绍汽车产品时改变了宣传用语,从‘智驾’转向‘辅助驾驶’,这一变化在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
关键观点2: 实地探访汽车商圈和试驾体验
中新经纬实地探访了北京市多个汽车品牌的门店,对大部分主流车型进行了试驾体验,发现销售人员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传导效果和销售话术更新情况存在差异。
关键观点3: 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工信部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关键观点4: 销售人员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采用规范术语,但仍有差异
在试驾体验中,大部分销售人员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采用规范术语,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然而,在后续产品讲解和试驾过程中,几乎所有销售会频繁使用‘智驾’表述,并存在部分销售主动披露自家辅助驾驶的局限性。
关键观点5: 不同品牌之间的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存在差异
不同品牌之间的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存在差异,部分品牌在门店内摆放的产品介绍物料中使用“智驾”字样,而另一些品牌则采用其他名称来称呼辅助驾驶系统。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