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科院之声

高精度锶光钟,为重新定义“秒”提供可能 | 科技前线

中科院之声  · 公众号  ·  · 2025-07-03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光晶格原子钟系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在光晶格钟主要性能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研制的87 Sr光晶格原子钟系统不确定度和频率不稳定度均优于2×10 -18,为重新定义“秒”提供了可能。这一成就源于多项技术融合,包括移动光晶格技术、法拉第笼技术等。该成功研制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时间频率领域的话语权,并保证了我国始终具备国家标准时间的自主校准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光晶格原子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团队通过多项技术融合,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87 Sr光晶格原子钟,其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观点2: 光晶格原子钟的主要性能参数不确定度和频率不稳定度均优于2×10 -18。

这一性能参数相当于连续运行160亿年误差一秒,为重新定义“秒”提供了可能。

关键观点3: 实现这一突破的技术融合。

研究团队融合了移动光晶格技术、法拉第笼技术等多项技术,解决了传统原子钟测量精度无法突破的难题。

关键观点4: 高性能光晶格原子钟的成功研制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时间频率领域的话语权。

这一成就不仅推进了国际“秒”定义变更的进程,也保证了我国始终具备国家标准时间的自主校准能力,为相关基础物理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测量条件。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