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四川大学教务处打造灵活多样的微专业以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其“医学人工智能”本科微专业的开设情况。该微专业旨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打造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式教育,提高学生从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适应力。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微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学生反应以及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四川大学打造微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四川大学教务处通过打造灵活多样的微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式教育的机会。
关键观点2: “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正式开班并受到欢迎
四川大学“医学人工智能”本科微专业正式开班,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该微专业旨在开展学生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式教育,提高学生从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适应力。
关键观点3: 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四川大学“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包括医学大模型、数据研究设计等6门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观点4: 微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招生情况
该微专业邀请到校内外20余位教师投入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面向2022级、2023级在读全日制本科生进行招生,计划招生25人,最终有64位同学报名参与。
关键观点5: 微专业的意义和影响
微专业的开设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为未来学术深造与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四川大学推进新工科、新医科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