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东北林大韩广萍、程万里/哈工大刘彦菊AFM:打造超弹性摩擦电智能气凝胶,助力可穿戴交互医疗工程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8-07 06: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超弹性摩擦电智能气凝胶。该气凝胶采用冰模板诱导跨尺度纤维/颗粒共组装策略制造,具有出色的超弹性、摩擦电性和能量耗散机制。它可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在医疗保健系统和人机交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研究还设计了一款智能护颈系统,能够高精度识别颈部运动,并通过颈部动作直接控制虚拟界面游戏角色执行任务指令。相关工作已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对高性能气凝胶的需求日益增长。该气凝胶的研发满足了这一需求,具有超轻、优异吸湿性、透气性和隔热性能,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理想工程载体。

关键观点2: 技术核心与创新点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冰模板诱导跨尺度纤维/颗粒共组装策略,用于制造超弹性摩擦电智能气凝胶。采用氧化硅纳米纤维和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跨尺度纤维体系,通过冰晶诱导相分离和纤维间界面强化构建了稳定的微观层-支柱结构。

关键观点3: 性能特点与应用前景

该气凝胶具有高摩擦电性、超弹性、出色的力学性能和能量耗散机制。可应用于智能医疗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多种应用场景,如智能护颈系统,能够通过颈部运动直接控制虚拟角色执行任务指令。

关键观点4: 研究成果与实验数据

该研究展示了气凝胶的多种出色性能,包括超弹性、高摩擦电性、良好的形状恢复能力、极端环境适应性等。实验数据证明了气凝胶在压缩循环、电输出性能、运动监测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关键观点5: 研究团队与作者简介

该研究团队由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组成。共同第一作者为粟俊杰和牛兆轩,共同通讯作者为韩广萍教授、程万里教授、刘彦菊教授和赵伟副教授。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