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内蒙古检察

利用“手机口”帮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界分

内蒙古检察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法律  · 2025-07-25 16:2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近年来中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随着国家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逐渐加强。同时,境外诈骗集团出现了新的诈骗手段——“手机口”,给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还详细分析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手机口”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以及退赔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手机口”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思路,包括厘清罪名、坚持主客观一致、考量客观行为、完善退赔责任和比例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加强

随着国家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逐渐加强。

关键观点2: 境外诈骗集团出现新手段——“手机口”

境外诈骗集团为实施诈骗,出现了使用“手机口”的新手段,即通过一定手段掩饰来电真实归属地,使受害人放松警惕,实现诈骗目的。

关键观点3: 司法实践中对“手机口”行为的定罪量刑存在困难

司法实践中,认定“手机口”行为人为诈骗帮助犯的案件中,犯罪量化要件不够明晰,科处刑罚存在差距较大情形,退赔责任不够明确。

关键观点4: 对“手机口”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思路

包括厘清罪名、坚持主客观一致、考量客观行为、完善退赔责任和比例。其中,要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电信网络诈骗罪的帮助犯,解决共同犯罪问题;要明确退赔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