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法治周末报

快递包裹“扫码福利”调查

法治周末报  · 公众号  ·  · 2025-04-10 15:38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引发关注。文章主要讲述了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骗局,消费者因扫码后被骗取钱财的真实案例,以及对此类现象的深度调查。同时,也探讨了快递公司对这类广告的管理责任及消费者的应对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骗局

消费者因扫描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而被骗取钱财。常见的骗局包括扫码领奖、抽奖等活动,通过诱导支付违约金或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骗子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进行诈骗,如贴有二维码广告的快递面单、取件码贴纸等。

关键观点2: 二维码广告的来源

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来源复杂,包括第三方打单软件、快递物流平台、快递公司与广告公司合作,以及违法人员通过邮寄假包裹进行诱导扫码等。一些商家通过购买快递单打印机或快递取件码打印软件,自行编辑快递面单内容,添加二维码广告。

关键观点3: 快递公司的管理责任

国家邮政局指出,当前对快递包裹及面单上的广告并没有明确的法规禁止,但快递公司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物流行业专家表示,快递公司有管理责任,对于因虚假广告导致的消费者损失应承担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快递公司赔偿因虚假广告造成的损失。

关键观点4: 消费者的应对策略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日常收寄快递时,要搞清楚快递的来源,避免轻易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对于年龄较大或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更应保持警惕。消费者还应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快递公司,以保护自身权益。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