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霍太稳在AICon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上的采访的整理。文章主要介绍了霍太稳关于人工智能迈向“多模态智能体”新时代的看法,包括视觉理解的超高维度、空间智能的建模难题,以及将感知、认知与行动高效整合的挑战。同时,他也谈到了当前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如应用发展过快而社会预期过于乐观,以及空间智能的重要性和最具可行性的应用突破口。此外,他还讨论了工业界研究人员在“做研究”与“促落地”之间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产品协同工作。最后,他给出了一些给年轻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建议,强调底层能力的重要性,并谈到了AI时代持续产生价值的技术人应具备的特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霍太稳对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的看法,包括视觉理解的超高维度、空间智能的建模难题等。
霍太稳认为,当前整个领域面临应用发展过快,社会大众对应用落地的预期过于乐观的局面。必须聚焦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真问题,而非仅具论文发表价值的工作。要踏实地夯实基础能力,通过与AI协作,提升自己的编程广度和深度,做出AI还无法替代的贡献。
关键观点2: 霍太稳关于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挑战的看法。
霍太稳强调了空间智能对机器人的重要性,以及在“多模态智能体”新时代中视觉理解、语言推理和机器人物理执行能力整合的复杂性。他认为,目前许多应用场景是“半结构化”的,这种环境为机器人技术的逐步切入提供了可行路径。然而,要实现真正大规模通用化,例如进入家庭环境,仍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观点3: 霍太稳对工业界研究人员角色定位的理解。
霍太稳认为工业界研究人员在做研究时应当摒弃简单的“论文思维”,研究目的不应仅为发表论文。研究人员需要对领域有深入理解,同时也要逐渐培养对问题的预判能力和直觉。他们的研究目标应当更贴近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他也强调了研究和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这两者来实现真正的创新。
关键观点4: 霍太稳给年轻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建议。
霍太稳建议年轻研究者或工程师在AI时代要关注底层能力的发展,包括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对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的理解等。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扎实的基础能力,才能在未来的AI时代持续产生价值。同时他也强调了不要过度焦虑未来的职业前景,只要打好基础,机会一定会到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