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关于农历闰六月的现象。读者发现7月24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紧接着的7月25日并没有进入农历七月,而是出现了闰六月初一。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杨婧解释了农历的运行机制和闰月的设置原因。她指出,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考虑月球绕地球和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由于农历年的长度与回归年有所差异,古代天文学家通过置闰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今年的情况是因为农历七月前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因此这个月被定为闰月,称为闰六月。杨婧还表示,闰六月并不罕见,本世纪这100年里会有六次,并强调了闰六月与气候异常无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农历的运行机制
农历是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阴阳合历。农历月以朔望月为准,累积12个朔望月构成一个农历年,长度为354或355天。
关键观点2: 闰月的设置原因
由于农历年的长度与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古代天文学家通过置闰月的方法使二者基本相符。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闰月的位置。
关键观点3: 今年的闰六月现象
今年7月25日至8月22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立秋,没有中气,因此这个月被定为闰月,称为闰六月。本世纪这100年里会有六次闰六月。
关键观点4: 闰六月与气候异常的关系
杨婧强调,闰六月只是一种正常的历法现象,与气候异常无关。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