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靖昊说会计
财政部新理财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财会月刊》、《财会信报》特约主编,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民革党员。联系方式:13911762718@139.com。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马靖昊说会计

如何不被“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数据所蒙骗!

马靖昊说会计  · 公众号  · 财务  · 2025-01-10 20:5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是如何通过计算得出的,其真实性取决于资产和负债项目的真实性。文章强调了分析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以避免被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所迷惑。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的风险和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造假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性

利润表中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利润通过收入、成本和费用等项目的计算得出,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则反映了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

关键观点2: 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对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如果资产和负债的数据存在不真实或虚假的情况,那么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也将失去其真实性。应收帐款、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以及负债项目都可能存在掺水的情况,直接影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准确性。

关键观点3: 分析报表的关键在于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

在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资产和负债项目的真实性,以确保所得到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数据是可靠的。这需要深入剖析财务报表,包括对比历史数据、分析行业趋势、关注关联交易等。

关键观点4: 人为或虚假因素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财务报表由财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编制,人为因素或虚假行为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在解读财务报表时应保持谨慎和客观,避免被表面的数据所迷惑。

关键观点5: 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的警示

上市公司业绩造假案例警示投资者,几乎所有的资产类科目都可能存在掺水情况,说明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造假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公司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