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公众号“阿宝1990”所关注的大模型相关话题的讨论。文章详细阐述了车载大模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模型参数、推理计算过程、存储带宽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计算架构的分析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众号介绍及内容概览
“阿宝1990”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每天发布汽车相关干货。本文是关于大模型的讨论,涵盖了车载大模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观点2: 大模型的定义和现状
当前车载大模型的定义尚未统一,但相对于早期的CNN模型,现代的大模型如特斯拉使用的RegNet、小米的UniOcc等都可以称为大模型,但与真正意义上的ChatGPT之类的LLM大模型相比,它们只能算是微模型。
关键观点3: 端到端大模型的出现
端到端大模型的出现改变了现状,这种模型内嵌了一个小型LLM,随着数据的增加,模型参数会越来越大。这种模型的推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Prefill和Decoding。
关键观点4: LLM推理计算过程的分析
LLM的推理计算过程中,Multi-Head Attention是关键,其中的计算主要集中在矩阵乘法上。在Decoding阶段,Token是逐个生成的,这导致了计算过程中的串行性,而非GPU擅长的并行计算。
关键观点5: 存储带宽在LLM推理中的重要性
存储带宽在LLM推理中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推理计算速度的上限。车载领域对存储的需求远高于传统LLM,因此存储的选择如HBM、GDDR等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6: 现状和挑战
当前,尽管有GDDR6等解决方案,但要流畅运行百亿级别的大模型仍然面临挑战。未来,随着GDDR7等技术的发展,大模型在车载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