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时讯
面向神内、神外、精神、心理等科室医生,传递前沿资讯和临床进展,分享诊疗技术及用药经验,致力于打造国内神经病学技术发展和学术交流的首选平台。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神经时讯

全球唯一!中国“00后”博士生获ISMRM转化科学奖,将如何改变神经科临床实践?

神经时讯  · 公众号  ·  · 2025-06-05 19:07
    

主要观点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邱月淇荣获2025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青年科学家下设的转化科学奖,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得者。其凭借研究“Spatiotemporal Encoding MRI in a Portable Low Field System”获得此奖项。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便携设备的时空编码(SPEN)采集方法,与传统的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相比,展现更小的几何失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邱月淇的成就与背景

邱月淇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师从张志勇教授课题组。他凭借研究“Spatiotemporal Encoding MRI in a Portable Low Field System”获得了转化科学奖,成为磁共振研究领域中的一匹黑马,击败了全球顶尖机构如斯坦福大学等。

关键观点2: SPEN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SPEN是一种磁共振成像(MRI)采集技术,通过同时操控信号的空间与时间维度来克服传统快速成像方法的固有缺陷。其核心价值在于无失真、超分辨率和普惠性。此次获奖的研究利用了SPEN的二次相位调制特性,对平面回波成像采集的低带宽维度进行欠采样,提供了无混叠伪影的图像,并显著增强了图像抵抗失真的能力。

关键观点3: SPEN技术在神经领域的应用价值

SPEN技术对于神经领域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它解决了现有便携MRI存在的问题,如卒中诊断失效、ICU监测局限和基层诊疗瓶颈。通过SPEN采集技术,在硬件受限的低场系统中实现了图像畸变率降低、DWI序列信噪比提升和小梗死灶检出直径下限降低等革新。这些进步为卒中急救、ICU监测和基层诊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