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研究
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用哲学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推动中国哲学重建,走向世界学术中心。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学研究

卢俊豪 | 马克思双重批判视角下的道德客观性问题

哲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9-11 14: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道德客观性的含义及其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困境。作者卢俊豪认为,道德的客观性需要超越西方哲学家理论框架中的原则客观性,转向真实的实践客观性。他通过马克思的双重批判视角,即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审视道德的客观性,否定虚假原则客观性,肯定真实实践客观性。文章分析了现代道德哲学的客观性困局,回顾了非自然主义实在论和错误论,批判了现代道德哲学批判的初步尝试,并强调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内核在理解道德客观性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否定命题和肯定命题,重构了道德客观性,并指出道德的客观性应源于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而非彼岸世界的抽象概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现代道德哲学的客观性困局

现代道德哲学始终面临道德客观性的难题,难以摆脱西方哲学家理论框架中的原则客观性,导致道德分歧和相对性。

关键观点2: 非自然主义实在论与错误论

非自然主义实在论试图为道德客观性提供新奠基,但错误论挑战了道德性质的客观存在,引发对道德客观性的怀疑。

关键观点3: 现代道德哲学批判的初步尝试

现代伦理学界开始反思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理论形态,但仍未摆脱道德理论思维模式。

关键观点4: 马克思实践哲学内核的重要性

马克思实践哲学强调现实个人和实践活动,对道德客观性提供新的理解和视角。

关键观点5: 道德客观性的重构

通过否定命题和肯定命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有助于重构真实的道德客观性,强调道德源于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