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肖飒lawyer
肖飒,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连续三年被评为五道口金融学院未央网、网贷之家最佳专栏作者,财新、证券时报专栏作家。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肖飒lawyer

飒姐团队 | 金融严监管时代,违法、犯罪还是沉默?

肖飒lawyer  · 公众号  ·  · 2024-09-26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证券期货领域对违法犯罪的'零容忍'政策,以及近年来证券犯罪数量的上升趋势。文章详细阐述了证券犯罪的类型和特点,并分析了如何防范和应对证券犯罪。文章还探讨了行政处罚与刑事程序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应对公安机关的调查。最后,文章提醒企业实控人高管们要小心谨慎,避免陷入刑事诉讼的漩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长期坚持'零容忍'政策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

近年来证券犯罪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北京三中院受理的证券类刑事案件数量便是明证。

关键观点2: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是证券犯罪中最主要的类型,占比高达89.36%。

被告人中大部分是公司的董监高、法定代表人、实控人等高级知识分子。

关键观点3: 证券犯罪是法定犯,既属于行政违法,也属于刑事犯罪。

行为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案件是否进入刑事程序取决于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后移送刑事立案、直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及行刑并行等。

关键观点4: 行政处罚和刑事程序的证明标准不同。

刑事处罚的证明标准更加严格,行政处罚确认的事实不必然适用于刑事案件。因此,即使被行政处罚,也不能保证免于刑事责任。

关键观点5: 保持沉默并不一定能免责。

即使行为人不说任何话,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在案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因此,“闭口不言”并不一定能够真的免责,反而可能引起办案人员的疑心。

关键观点6: 企业实控人高管需提高警惕。

面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严厉打击,企业实控人高管务必小心谨慎,避免陷入刑事诉讼的漩涡。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