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消费者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传递消费领域权威声音!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消费者报

7岁儿童看直播竟打赏4000多元!避坑指南来了

中国消费者报  · 公众号  ·  · 2025-07-07 12: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直播打赏的争议和问题,特别是涉及弹幕游戏直播中的未成年人打赏问题。文章指出弹幕游戏直播没有接入相关限制系统,导致未成年人容易陷入无度打赏的陷阱。此外,直播打赏的法律定位存在争议,从司法实践来看,多数判例将其视为消费行为。文章还提到了非理性打赏的风险,包括未成年人巨额打赏、成年人情感诱导消费、夫妻共同财产争议和平台监管漏洞等。对此,文章给出了针对未成年人和成年消费者的消费提示和建议,包括家长应重视账户安全、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选择正规平台等。同时,也介绍了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弹幕游戏直播没有接入相关限制系统,导致未成年人容易陷入无度打赏的陷阱。

近年来直播打赏成为直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相关消费问题与争议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弹幕游戏在直播平台上风靡,但没有接入游戏监管系统、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等限制系统,致使一些未成年人陷入无度打赏的坑。

关键观点2: 直播打赏的法律定位存在争议,多数判例将其视为消费行为。

从司法实践来看,直播打赏被定性为消费行为。用户完成打赏操作后,与平台及主播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即时成立。消费行为的法律关系中包括打赏的消费性质和合同的法律关系。

关键观点3: 非理性打赏存在风险,包括未成年人巨额打赏、成年人情感诱导消费等。

非理性打赏可能涉及到风险警示,如未成年人的巨额打赏、成年人因情感诱导消费而进行的打赏等。部分主播为了追求更高的打赏收益,不惜采用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手段来诱导用户进行打赏。

关键观点4: 平台和消费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打赏问题。

对于未成年人,家长要重视账户安全问题并加强监管。对于成年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同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合法的直播平台和合规的主播。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并进行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