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红安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1+5’特色农业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红安苕产业,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其中红安苕30万亩以上。通过打造红安苕区域公共品牌,强化产业带动效应,助力乡村振兴。红安县上新集镇新红村作为典型案例,采取‘订单+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红薯种植基地,完善产业链,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同时,注重品质保证和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建成标准淀粉和粉条加工车间,提高附加值。最终目标是打造特色观光蔬菜产业,将绿色、高品质的蔬菜送到武汉市民餐桌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扩大特色农业种植面积
红安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1+5’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
关键观点2: 重点发展红安苕产业
红安苕作为红安的顶流明星产业,被强调做强区域公共品牌,扩大种植面积,并兴办加工厂,完善产业链。
关键观点3: 新红村的典型模式
红安县上新集镇新红村采取‘订单+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红薯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人均增收3000余元。
关键观点4: 注重品质保证和绿色种植技术推广
新红村村委会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苕种植规划,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确保红苕品质。
关键观点5: 完善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
建成标准淀粉和粉条加工车间,配备自动化生产线,打造上新集红薯粉、上新集红薯粉条等品牌,提高产值和附加值。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