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有长沙市民发现邮寄快递时,快递运单上详细写着收件人的真实姓名、电话等信息,引发公众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多地法院曾审理过出售快递信息牟利案件。专家提醒,一张快递单可以暴露很多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一旦泄露,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为此,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文章还给出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隐私泄露现象普遍
近年来,因快递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并不少见。一张快递单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电话、住址及购买物品等。
关键观点2: 多地法院审理相关案件
多地法院曾审理过快递从业人员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涉及多名被告人。
关键观点3: 国家标准加强监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的《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内容,包括禁止显示完整的个人信息、推荐对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等。
关键观点4: 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多种不良行为
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获得的个人信息从事刑事犯罪、制造虚假交易量、进行电话短信营销、制作假包裹等。
关键观点5: 公众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专家建议包括学会正确填写快递单、选择快递公司自有APP下单并勾选“个人信息加密”、处理废弃快递单时去除关键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手机不要外借、谨慎处理异常件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