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校教育管理
学术性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校教育管理

【探索争鸣】马银琦:谁更愿意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科研自我效能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分析

高校教育管理  · 公众号  ·  · 2024-06-17 17:1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博士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超三成博士生有意愿从事博士后研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短期师资博士后项目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方向。研究使用实证数据,分析了科研自我效能、学术需求感知、现实利益感知、成本风险感知和主观规范对从事意愿的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是最核心的解释要素。此外,研究还考虑了性别、学科类型和学业阶段对从事意愿的异质性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应扩大博士后规模,优化人才激励与支持机制,并重视博士生的学业生涯指导和职业规划,同时建立健全博士后分类制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博士生的博士后研究意愿

超三成博士生有意愿从事博士后研究,其中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短期师资博士后项目是其主要工作方向。

关键观点2: 影响从事意愿的因素

科研自我效能、学术需求感知、现实利益感知、成本风险感知和主观规范均对从事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是最核心的解释要素。

关键观点3: 性别、学科类型和学业阶段的影响

性别、学科类型和学业阶段对从事意愿存在异质性影响,女性、自然科学类博士生和在读博士生受影响较大。

关键观点4: 作用路径分析

科研自我效能通过影响学术需求感知、现实利益感知、成本风险感知间接影响从事意愿,同时这些因素直接对意愿产生作用。

关键观点5: 政策与实践建议

我国应扩大博士后规模,优化人才激励与支持机制,重视博士生的学业生涯指导和职业规划,同时建立健全博士后分类制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