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前线
InfoQ十年沉淀,为千万技术人打造的专属AI公众号。追踪技术新趋势,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落地案例。囊括网站和近万人的机器学习知识交流社群。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AI前线

小红书大模型团队的探索与实践:从 0 到 1 构建自研 RLHF 框架

AI前线  · 公众号  · AI  · 2024-10-29 12:51
    

主要观点总结

于子淇在小红书大模型团队负责RLHF训练框架的探索和实践。他们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训练效率、解决精度对齐问题、提高收敛速度和训练效果等。他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的训练系统,以支持公司在大模型方向上的探索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于子淇在QCon上海2024大会上的分享,包括RLHF的背景和技术选择、框架设计、精度对齐、收敛速度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RLHF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训练中的作用和背景

RLHF通过人类反馈信号强化学习方法优化模型,减少幻觉,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小红书团队面临业务上的挑战,选择了PPO算法作为RLHF阶段的主要算法。

关键观点2: 小红书RLHF训练框架的设计和创新

框架采用actor/critic的offload同构组网架构和Pipeline优化提高训练效率。通过精度对齐和Medusa算法提升模型表现。收敛速度超越trlx一倍,训练速度超越openrlhf一倍。

关键观点3: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计划

团队面临多模态LLM在RLHF训练时的挑战,规划通过训练速度优化和算法探索进行迭代。未来可能面临更复杂的架构和性能挑战,以及RL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训练中的新挑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