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抢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加速形成未来产业创新集群生态。该方案提出了主要目标、模型创新驱动、打造公共平台、应用示范标杆、群链协同发展、塑造一流生态等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技术攻关、产业集群、应用场景、核心零部件研发、智能终端产品开发、优质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源创新、标准体系完善、安全伦理保障、人才引育、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该方案的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要目标
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关键观点2: 模型创新驱动
坚持模型驱动,强化智脑赋能,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
关键观点3: 打造公共平台
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等五大平台,夯实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平台,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支持。
关键观点4:
在物流装配、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支持开展具身智能在快递分拣等环节的应用建设,打造智能物流新模式。
关键观点5:
加强全市统筹布局,发挥群链集聚效应,加快开发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建立市区协同培育机制,加速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关键观点6:
聚焦开源创新、标准研制等完善具身智能产业配套与创新发展生态。强化开源创新,支持企业和开发者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探索构建具身智能标准体系。保障安全伦理,构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引育人才,开展具身智能“百校行”计划。深化开放合作,举办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